省殘聯2012年年鑒
遼寧省殘疾人聯合會
【綜述】2012年,遼寧省殘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牢牢抓住國家加快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及高度重視殘疾人事業的戰略機遇期,緊緊圍繞《遼寧省殘疾人事業“十二五”發展綱要》,以組織實施全省“殘疾人十大民生工程”為載體,圓滿完成年度任務指標。殘疾人生活狀況進一步改善,“兩個體系”建設取得顯著成果,殘疾人幸福指數不斷提升,殘疾人事業在更高的起點上又好又快地發展。
一、對殘疾人的優惠政策有所突破,殘疾人的社會保障水平顯著提高
與省人社廳、財政廳聯合下發文件,確定“從今年7月1日開始,我省城鄉重度殘疾人參加新型農村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選擇任意檔次參保繳費,地方政府為其代繳最低標準養老保險費。”城鄉重度殘疾人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入口”優惠政策取得了重大突破。同時,省政府決定從2012年10月1日起“為55—59周歲參加新型農村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城鄉重度殘疾人發放生活補助”。全省廣大殘疾人參加養老保險工作取得重大進展。全省貧困殘疾人生活補助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取得重大突破,鐵嶺市清河區率先出臺了相關補貼和補助政策。
落實優惠殘疾人政策,將9項醫療康復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障范圍。督促各市認真落實“將農村重度殘疾人個人參合費用納入醫療救助范圍” “將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經常服藥納入門診統籌支付范圍”等政策,逐步擴大康復保障項目,提高殘疾人醫療保障水平。目前,全省85%以上的殘疾人參加了城鎮醫療保險和新農合醫療保險。
積極協調省住建廳,將農村貧困殘疾人危房改造工作切實納入全省2012年擴大農村危房改造試點工作。在全省下發的《遼寧省2012年擴大農村危房改造試點實施方案》中,確定了要“優先支持貧困殘疾人家庭”。以中央危房改造彩票公益金為牽引,全年全省共完成殘疾人危房改造任務2245戶。
二、服務平臺建設突飛猛進,對殘疾人的服務有了更大改善
以“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為目標,進一步完善全省康復服務網絡建設。120萬殘疾人通過社區康復享受到就近就便、切實有效的康復服務;10萬余名殘疾人通過醫療康復、機構訓練和輔助器具適配服務實現康復愿望。18000名貧困精神病患者得到免費服藥救助,840名貧困精神病患者享受到一次性住院治療。完成白內障患者復明手術23450例,為9000名低視力者適配助視器,為1800名盲人進行了盲人定向行走訓練。1198名貧困聽障、智殘、肢體、腦癱和孤獨癥兒童接受國家、省殘疾兒童 “七彩夢行動計劃” 康復救助項目救助。5820名各類殘疾人在社區提供康復訓練補貼。31500名貧困殘疾人得到了免費輔助器具適配和假肢裝配。投資4000余萬元對省殘疾人康復中心進行改擴建,建筑面積達到20000平方米,大大改善了軟硬件環境,提升了服務能力。省政府將貧困殘疾人假肢安裝和輔助器具適配工作納入政府民生工程,自2012年起每年投入1500萬元,為貧困殘疾人安裝和適配基本輔助器具。省政府與中國殘聯簽訂協議,將遼寧省殘疾人輔助器具中心確定為東北區域中心。全省有34個區縣成立了殘疾人輔助器具服務中心,其中營口、盤錦、鐵嶺所有縣區均成立輔具中心。
健全殘疾人教育服務體系,提高殘疾人受教育水平。省財政安排50萬元助學資金,對800名義務教育階段貧困殘疾寄宿生每人給予625元生活補助。爭取國家彩票公益金學前教育助學資金150萬元,對500名殘疾學齡前兒童進行資助。全省共籌措資金4000余萬元,對9603名中、高等學生給予資助,并逐步向連續資助延伸。全年共有221名殘疾人考生被高等院校錄取,普通高校上線殘疾考生錄取率繼續保持100%。投資4億余元的省殘疾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新校區主體已基本完成,并升格為遼寧特殊教育職業學院。今年學校共招收學歷教育學生347人,在校學生達到550人。
強化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促進殘疾人穩定就業。全省實名制安置殘疾人就業12429余人,培訓各類殘疾人27869人,為全省718名殘疾人進行職業技能鑒定,省本級投入扶持資金510萬元,扶持省級殘疾人就業培訓示范基地30個,直接扶持殘疾人個體創業269人。組織了第六屆全省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和第四屆全省殘疾人計算機競賽,共設5大類21個項目,15個代表隊334名選手參加。以殘疾人就業促進日為契機,全省累計舉辦招聘會 60余場,更多殘疾人獲得就業機會。認真組織2012年全國盲人醫療按摩人員考試遼寧考區考試,我省共有64名盲人考生參加考試。
深入開展殘疾人扶貧工作,改善殘疾人生活狀況。《遼寧省殘疾人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正式出臺。與省委組織部聯合下發文件,確定從2011年至2015年,全省農村基層黨組織幫扶6000戶農村貧困殘疾人家庭穩定脫貧。全省共有4145名基層黨員參與結對幫扶,先后結成幫扶對子4025對,共有5028名農村貧困殘疾人分別從政策、技術、信息和資金等方面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幫扶。全省共有371名農村貧困殘疾人受聘擔任了農家書屋管理員,組建農家書屋和促進殘疾人扶貧兩項工作實現了雙贏。繼續協調省財政,落實了省殘疾人專項扶貧資金500萬元,分配給了28個縣(市),計劃扶持2000戶農村貧困殘疾人發展生產。積極爭取中國殘聯,落實了中央康復扶貧貸款計劃5500萬元,貼息321萬元,分配到全省12個市的17個縣(市、區),計劃扶持殘困戶1500戶,目前資金已經下撥項目縣(市、區)。
依托“陽光家園計劃”,為殘疾人提供托養照料服務。落實國家及省 “陽光家園計劃”資金1220萬元,扶持了8700戶殘疾人家庭和托養服務機構中的4654名殘疾人。大連市被評定為全國 “陽光家園”示范區、撫順市紅透山托養服務機構為全國“陽光家園”示范機構。先后下發了《關于開展全省殘疾人托養服務機構標準化建設的通知》和《關于印發遼寧省“陽光家園計劃——智力、精神和重度殘疾人托養服務項目”(2012—2015年)實施方案的通知》,對殘疾人托養服務工作提出了新的標準和要求,為逐步實現全省殘疾人托養服務機構建設標準化、服務流程規范化、托養訓練專業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推進無障礙建設,為殘疾人參與社會生活創造條件。積極爭取省級財政安排貧困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補貼專項資金200萬元。沈陽、大連、本溪、盤錦等市將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列入政府民生項目得到了政府和社會各界大力支持,極大推動了此項工作開展。各市、縣(區)殘聯領導和維權干部深入農村、社區走訪殘疾人家庭,開展殘疾人家庭無障礙狀況和需求調查,確定受益殘疾人家庭,幫助制定改造方案。全年全省共籌措改造資金4134余萬元,改造社區1060個,改造殘疾人家庭16016戶。
進一步豐富殘疾人文化服務,殘疾人體育工作取得顯著成績。與省委宣傳部、發改委、財政廳等13個部門聯合下發《遼寧省關于推進殘疾人文化事業繁榮發展的實施意見》,對文化經費列支、無償劃撥土地興建文化設施,興辦殘疾人文化企業稅收減免等作出明確規定。殘疾人文化建設融入各級公共文化建設。省圖書館建立“盲文圖書流動站”和無障礙電影院,購入50部無障礙電影、10萬片音像制品,700多冊盲文圖書免費為殘疾人服務。省殘聯積極爭取國家文化助殘扶持資金170萬元,全省新增4個市級電視臺開播了手語新聞節目,20個縣(市、區)建立和完善了盲人有聲讀物閱覽室。目前省、市15個電視臺有9個開播了殘疾人手語新聞節目,開播率占60%。開播殘疾人廣播專題節目7個,電視專題節目1個。全省在20個國家殘疾人示范社區實施了“文化六進社區”活動。在453個有條件的社區開展了精神文化社區活動圈試點。依托各級圖書館,通過自籌和募捐等形式,建立353個殘疾人流動書屋和圖書站,在1200多個社區流動傳閱。通過“萬冊圖書進農家”活動,共籌集農業科技圖書17.3萬冊,音像制品4500套,投入全省70個貧困地區文化館和農家書屋殘疾人圖書專柜。開展“讓世界充滿愛”遼寧省殘疾人文化藝術節,新創作殘疾人題材節目1300多個,演出720多場,近百萬人參與。舉辦殘疾人優秀藝術作品展覽32場,開展各種文化活動730場,以殘疾人文化活動為平臺,籌集文化資金和物資折合人民幣2300萬元建立了由350多名殘疾人組成的特藝人才庫。在全省范圍內組織開展選拔運動員工作,組織部分項目殘疾人運動員開展了經常性的體育訓練,人數基本保持在100人左右。建立殘疾人群眾體育活動示范點,培養200名國家一級殘疾人體育健身指導員,普及推廣殘疾人體育健身項目和方法。在全國殘疾人體育賽事中取得了優異成績。我省殘奧健兒在第十四屆倫敦殘奧會上取得了優異成績,實現了歷史性突破,被中國殘聯、國家體育總局授予了第十四屆倫敦殘奧會突出貢獻單位榮譽稱號。
不斷提高法律服務工作水平,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全省各級殘聯充分發揮殘疾人法律救助站的作用,為殘疾人辦理法律救助案件335件,為殘疾人提供電話及網絡咨詢服務4000余次,幫助殘疾人代寫各類文書300余件。借助司法行政部門已建成的四級法律援助體系,將全省法律援助工作觸角延伸到鄉鎮、街道,使基層廣大殘疾人得到便捷的法律服務。全年全省共為殘疾人辦理法律援助案件879件。我省以各級司法行政部門、法律援助機構提供的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為主導,以有關部門、殘聯、社會力量等提供的法律救助為補充的殘疾人法律救助體系已經基本形成。
三、體制機制不斷完善,殘疾人事業發展和“兩個體系”建設環境更加優化
一年來,各級殘聯以全省殘疾人民生工作為重點,緊緊圍繞“兩個體系”建設,做大做強宣傳。全省在市級以上主流媒體刊播發殘疾人事業宣傳稿件7831 篇(次)。其中在國家、省級媒體宣傳466篇(次)。制作殘疾人公益廣告6個,殘疾人專題片6部,電視專題片83集,全省在3萬多臺出租車播發殘疾人工作公益廣告320多萬次,在3800多臺出租車播放殘疾人事業宣傳片367萬次,在沿街大型電子屏播放宣傳片270多條。路旗、橫幅、標語、標語等1300多個(面)。同時各地圍繞領導走訪慰問、慈善晚會、志愿者助殘、就業招聘等活動,組織媒體集中報道與手機短信、藝術展覽、自強報告巡講等多種手段相結合,形成了立體化宣傳格局,提升了殘疾人事業的社會影響力。全省各地廣泛開展助殘日活動,努力營造殘疾人事業發展濃厚氛圍。與此同時,各地還積極宣傳新修訂的《殘疾人保障法》《遼寧省實施<殘疾人保障法>辦法》《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及與殘疾人相關的法律法規,營造了全社會依法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的社會環境。
四、基礎性工作不斷夯實,為殘疾人服務的能力顯著提升
新修訂的《遼寧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辦法》于2012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為加強殘疾人康復服務,推動殘疾人教育均衡發展,多渠道安排殘疾人就業,繁榮殘疾人文化生活,健全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無障礙環境等方面提供了制度性保障。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就《殘疾人保障法》實施情況對我省進行了為期9天的執法檢查。我省各級殘聯以此次執法檢查為契機,及時發現查找工作中存在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辦法,主動向黨委、政府匯報,爭取領導重視和支持,進一步推進我省殘疾人事業在現有基礎上更上一個新臺階。
啟動了殘疾人“兩個體系”建設市級試驗區建設工作。在總結全省殘疾人“兩個體系”建設先行培養試驗區工作經驗基礎上,調整確定5個市為遼寧省殘疾人“兩個體系”建設市級試驗區,7個縣(市、區)為省殘疾人“兩個體系”建設聯系點。組織召開了全省殘疾人“兩個體系”建設市級試驗區啟動工作會議和制度建設座談會,對加快推進殘疾人“兩個體系”建設工作作出部署。同時,加大調研指導工作力度,總結了典型經驗向各地推廣,促進了全省殘疾人“兩個體系”建設工作的深入開展。落實《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部署和安排,協調發改委,將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作為重點專題之一納入全省遼寧省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規劃。
堅持爭取協調,將殘疾人綜合服務設施建設列入各級政府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全省已建綜合服務設施139個。今年新建、擴建和改建16個。認真貫徹落實中國殘聯黨組《關于建立各級殘疾人聯合會領導班子殘疾人后備干部隊伍的意見》,全省共選拔推薦優秀殘疾人干部35名。目前,全省市級以上殘聯領導班子中殘疾人干部達到23人。起草下發《遼寧省市、縣、鄉殘疾人聯合會召開第六次代表大會的指導意見》。與省委組織部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殘聯干部隊伍建設的意見》(遼組通〔2012〕75號),就各級殘聯領導干部配備、殘疾人干部的選拔任用、殘疾人后備干部隊伍建設和參政議政等工作提出具體意見。已有22個縣、區和1230個鄉鎮(街)完成換屆工作。全面開展殘聯系統干部培養培訓工作。全省共舉辦各類殘疾人工作者培訓班145班(期),培訓10200余人(次),組織定購專職委員培訓教材10000余冊。今年在撫順市舉辦了遼寧省暨撫順市志愿助殘陽光行動啟動儀式,全省志愿助殘工作進一步提升。積極開展對口支援工作。今年落實援助西藏資金80萬元,支援塔城地區項目資金20萬元。并積極開展康復和就業培訓和聾兒語訓老師的培訓任務。
2012年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廣泛動員社會力量,積極挖掘社會資源,開展募捐和資助活動。截止10月底共募集到款物合計400余萬元,開展公益項目6項,資助項目折合人民幣420萬余元。
殘疾人專門協會規范化建設和能力建設得到加強,基本落實基層專門協會“人員、場地、經費”工作要求。充分發揮殘疾人專門協會作用,指導各類各級專門協會以殘疾人節日為契機,開展適合各類殘疾人豐富多彩的活動。
全省共辦理殘疾人證777042萬人,新證受理人數與第二次全國抽樣調查數據完成比例為35%。省殘疾人人口基礎數據庫實現功能應用,入庫數據近80萬條,多次為我省殘疾人工作提供數據支持。省殘聯網站加入省政府網站集群,有效利用政府優勢資源,擴大殘聯的社會影響和認知度。